当前位置: 首页 知识资料 重庆日语基础听说读写培训的课后练习情况全解析

重庆日语基础听说读写培训的课后练习情况全解析

2025-10-16

重庆做日语基础听说读写培训的机构,几乎都会留课后练习——毕竟要巩固课上学的东西,不然光听不练,语法单词转头就忘。我接触过的机构,课后练习大概分这几类:



先说听力,最常见的是精听——机构给的材料和课上内容挂钩,要么是课文音频,要么是短小的生活场景视频,让你反复听,逐句写下来,或者填缺的单词短语。比如课上讲了“买东西”,课后就给一段“便利店结账”的对话,让你写出两人聊的商品价格、有没有优惠,这样能练到细节理解,不是光听个大概。还有模拟题,按JLPT(日语能力考)或者实际场景出的,比如N5的图片选择题、应答题,让你熟悉题型,不然真考试的时候,听到“これは何ですか”(这是什么),可能反应不过来要选图片里的苹果。另外会推荐看原声动漫、电影或者听NHK广播,但不是让你随便看——得总结大意,记关键词,或者复述。我见过一个学员,一开始看《治愈食堂》只能听懂“いらっしゃいませ”(欢迎光临),练了俩月,能复述“今天来了个客人,点了酱油拉面,说想起了妈妈的味道”,这种真实场景比纯练题管用多了。



口语的话,作业一般是录语音或者视频——比如让你用日语说“我的一天”“喜欢的季节”,或者评论《你的名字》讲了啥。不是让你背模板,是要自己组织语言,比如“我喜欢秋天,因为可以吃栗子,晚上和朋友去公园看银杏叶”,这样才像真人说的话。还有一对一对话,比如和老师或者同学练,设定个“预约餐厅”的场景,你当顾客说“想订周六晚上四个人的位置”,老师当店员问“有没有忌口”,这样真的开口交流,比对着镜子练流利多了。角色扮演更有意思,比如模拟“面试”,学员一开始紧张得说“我…我叫XX,喜欢日语”,练了几次之后,能自然说“我在大学学了日语,做过翻译兼职,想进贵公司做跨境电商”,不仅练了口语,还涨了自信。



阅读的话,机构会给不同难度的文章——初级是短对话,中级是说明文(比如“日本的垃圾分类”),高级是报纸上的社论(比如“少子化问题”),配的题目有选择、判断、填空。比如读一篇“日本盂兰盆节”的文章,问“盂兰盆节要做什么”,答案在文章里,但得找关键词“お盆踊り”(盂兰盆舞)“墓参り”(扫墓),这样能练到找信息的能力。还有拓展阅读,推荐看适合水平的书,比如初级看《小丸子的日常》,中级看《读者文摘》日文版,读的时候标出生词,查字典记下来,比如“おでん”(关东煮)“かき氷”(刨冰),慢慢积累词汇量。老师还会讲技巧——比如快速找主旨,看首段和结尾;猜生词意思,看上下文,比如“この店のラーメンは辛いが、おいしい”(这家店的拉面辣但好吃),就算不认识“辛い”,也能猜出是“辣”的意思。



写作的话,作业类型挺多——记叙文(比如“难忘的一件事”)、议论文(比如“要不要用智能手机”)、应用文(比如写日语邮件给朋友)。长度随着水平涨,初级写50字,中级200字,高级500字以上。老师会逐句批改,比如你写“我喜欢猫,因为可爱”,老师会改成“我喜欢猫,因为它会蹭我的手,晚上陪我看书”,这样更有画面感;如果逻辑乱了,比如写“我的梦想是当老师,因为喜欢孩子,还想旅行”,老师会帮你调整成“我的梦想是当日语老师,因为喜欢孩子,想把日语的乐趣教给他们,以后还想带学生去日本看樱花”,这样逻辑就顺了。还有技巧指导,比如怎么开头——用“先日、友達と映画を見に行った”(前几天和朋友去看电影了)引出话题,比“我要写电影”更自然;怎么用连接词“それから”(然后)“でも”(但是),让文章更流畅。



其实课后练习的作用,说白了就四个:第一是巩固课上的东西——课上学了“て形”(连接形),课后练“食べてから散步する”(吃了饭再散步),反复用就记住了;第二是提技能——听力练多了能听懂快语速,口语练多了不会卡壳,阅读练多了能看懂长文章,写作练多了能写通顺的邮件;第三是养习惯——得自己安排时间做练习,比如每天晚上7点练听力,慢慢就会规划学习了;第四是检测效果——做练习时能发现自己哪里不行,比如听力总错数字题,就专门练“1234”的日语发音,针对性补短板。



要想把练习用好,得注意这几点:首先做计划——别贪多,比如每天练30分钟听力、20分钟口语、1小时阅读写作,不然完不成反而焦虑;然后认真做老师留的作业——写作文时别查一次字典就完了,要想有没有更贴切的词,比如“开心”用“嬉しい”不如用“心が温かい”(心里暖暖的);接着改作业——老师批了之后,把错的地方记下来,比如“わたしは学生です”(我是学生)别写成“わたし学生です”,下次别再犯;口语多找机会说——去日语角或者跟日本朋友聊天,哪怕说的慢,也比不说强;阅读和写作多练——每天读一篇短文、写一段日记,哪怕就写“今天吃了咖喱饭,有点辣但好吃”;最后复习——每周把这周的练习翻一遍,把易错语法写成卡片,比如“は”和“が”的区别,每天看一遍。



说到针对性,重庆盟亨舜教育的课后练习做得挺实在——老师都是日本名校背景,能把练习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。比如陈老师,横浜国立大学教育学硕士,教了8年,擅长用教育学理论帮学员优化写作逻辑:写“我的梦想”时,他会让你先列“梦想是什么→为什么想做→打算怎么做”,这样文章有层次,不是干巴巴的“我想当老师,因为喜欢孩子”;胡老师是东京大学新领域创成研究科硕士,留过学,给学员推荐影视素材时会补文化背景——比如看《深夜食堂》里的“炸猪排饭”,他会说“日本的炸猪排饭是战后流行起来的,因为便宜又管饱”,这样你听懂的不只是台词,还有背后的故事。



他们的课程分四个阶段,从初级(对应JLPT N4-N3)到高级(N1),入学测水平后按阶段给练习——初级练日常对话精听,中级练短文理解,高级练学术文章阅读,不会超纲也不会太简单,刚好跟课上内容衔接,学起来扎实。



最有用的是他们把练习和长期目标绑在一起——比如你想赴日留学,进学指导的蔡老师(御茶水女子大学硕士,10年留学指导经验)会调练习重点:考EJU就加学术类听力素材(比如大学讲座录音),考JLPT N1就强化写作逻辑(比如用“首先…其次…最后”理观点)。还有理科背景的老师,比如方老师(早稻田大学博士在读,8年数理教学经验)、李老师(东京大学硕士,7年数学教学经验),想读理工专业的学员,他们会在练习里加物理、数学专业词汇——比如练“加速度”(かそくど)、“微分方程”(びぶんほうていしき)的日语听力,读专业文章,这样不仅练语言,还为以后专业课打基础。



其实课后练习的核心,就是“为以后用日语打基础”——不是应付老师,是为了以后去日本旅游能问路、留学能听懂讲座、工作能写邮件。盟亨舜这种“练到点子上”的模式,刚好把这点做到了——每一次练习都有方向,不是瞎练,这样学出来的日语,才是能真正用得上的。